华文文学教研室风采

1

Body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自从2015年10月建系以来发展迅猛,不仅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而且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团队精神层面都展现出扎实的凝聚力与独特的“文珠”活力。在此背景下,我们初步梳理了既有的教研室状况,既是小结,也是展望,同时又是向学界的汇报与感谢,期待您的更多支持,让“文珠”继续开拓创新、茁壮成长。


华文文学教研室

      “华文文学与文化”研究在中山大学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崭新的篇章。早在1950年代我们就有别具特色的东南亚研究(如陈序经教授),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有台湾文学(王晋民教授)、香港文学研究并开设选修课程,我们拥有华语文学圈第一部《香港文学史》的生产(王剑丛教授,1995),同时也是国内较早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材设置中添加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板块的高校(黄修己教授主编,1998)。

      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珠海市提升其城市“软实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需要,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以下简称中文系(珠海)】应运而生。中文系(珠海)自从成立以来就强调跨学科、国际化、现代化,这和“华文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学术品格不谋而合,华文文学研究在教研室主任朱崇科教授的带领下突飞猛进,已拥有不同研究方向互补并进的教工多名,堪称师资力量雄厚,专门研究人员的学术方向包括:马华文学(朱崇科教授等)、新华文学(比如胡星灿博士后)、印尼华文文学(比如马峰博士后)、台湾文学(比如杨君宁副研究员),上述方向学者皆有相关专著问世,其他跨学科或交叉实践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与境外华文文学的交叉与互动(如陈洁副教授、郭超助理教授等)。

      本教研室成员多数都具有海外博士学历或访学背景(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在华文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居于国内前列,不仅兼具中国大陆与被研究对象区域的双重视野,密切跟踪和评骘学术前沿,也长于“华语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境外华文文学、不同区域华文文学之间的文学互动与比较。

      除此以外,本教研室学术活力十足,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已经主办了“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华文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另外还召开了多次国际风范的工作坊(workshop),比如主题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究等等。本教研室承担的主体课程包括必修课《华文文学》(一、二)、限定选修课《华文文学研究专题》等,朱崇科教授著述的《马华文学12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为《华文文学》(一)指定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本方向的人才培养也颇国际化,优秀本科生和全部研究生必须前往研究对象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或访学(博士生不得少于半年)。

11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工作坊

      教研室主任朱崇科教授1994-2001年负笈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分获文学学士(导师黄修己教授)、文学硕士学位(导师王剑丛教授)。2005年5月19日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主导师为王润华教授、容世诚副教授)。2011年晋升教授。学术专长之一为华文文学研究,尤其是新马华文文学,出版了《本土性的纠葛》(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考古文学“南洋”》(上海三联书店,2008)、《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马华文学12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台湾经验与“南洋”叙述》(上海三联书店,2020)和单篇论文100余篇。

33

《华文文学》(一)教材

      “华文文学”教研室立志于做中国大陆最有特色、综合实力最强的华文文学研究重镇(未来师资预计达到20人),为实现此宏愿特别招聘如下国别/区域和领域的优秀学者,以便共襄盛举、造福业界:

      1东南亚华人文学研究;
      2台湾文学研究;
      3粤港澳文学研究;
      4欧美华人文学研究;
      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6相关理论研究(含“一带一路”、华语语系、华人研究等)。

      联系人:系主任 朱崇科教授
      电邮:zhuchk@mail.sysu.edu.cn